时隔一年来看,其实算忠于原著的改编了,电影里场景氛围和人物性格的复现,都是很精准的——唯一令人有些微辞的可能还是马思纯的演技,但马思纯也是肉眼可见的在用心了——我在梁文道的播客“八分”里听许鞍华导演亲述了电影拍摄的背后故事,我甚至觉得是这个时代的某些浮躁网民配不上看这部电影——当然这不是在给马思纯开脱,电影里马思纯至少把葛薇龙在小说文字面的感觉代入还原了,至于文字背后更深刻的那一面——彼时女性的飘摇之悲和浮萍之轻,确实还差一些火候,但这绝不是在开拍前就对主演冷嘲热讽甚至落井下石的理由,这种暴行令人发指让人不耻。// PS. 退一万步讲,像许鞍华这样还在拍文艺片的功成名就的大导演,尤其本身积淀了深厚的文艺素养,如今还有多少呢,看一部少一部,还不懂得珍惜,真是更加重这文化萎靡时代的悲哀。
角色的动机不明和混乱是没办法的,Nico当时那个药罐子状态也别试着做什么剖析了,这不怪导演。但是起码要有执导的动机,既然拍成半演绎了,总不能拿一部流水账就交差。他们来了,他们走了,她试图让人叫她Christa(可是你凭一支毒虫band怎么可能树个新形象),她对儿子的悔恨和挂念,就这样了。妮可和阿里演员都太不像了,不过丹麦天后演得没什么问题。法国时期的妮可极为美艳啊,不知道是找不到影像资料还是只想拍“Christa”,几乎一点闪回都不给,还挺失望的。要说拍得好的,其实布拉格那场表演远不如随后驱车逃亡的戏,看见几个评论提到了这处的音乐,这首是alphaville的成名作《big in japan》,迷幻的音乐,神幻的民俗,依窗是Nico致幻的表情,就这里拍得好。
用户评论